【蒙汉岳】怎样才能开创自己的设计风格(中)


"老司机,作为中华田园设计DOG里的老中医,你说说,到底该怎么学习设计才能让自己进步飞速,又该怎样学习才能像大师一样开创自己的风格,做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计?

还有,老司机,你的文章都是理论性的,我看着有道理,但是这些道理离我好远,我不知道怎么把这些事转换到工作现实里来。我现在依然是'夜有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的状态,怎么破?"小梅说接连问到。

"兄弟,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问题。学习了理论,不会用,看了好作品不会抄,归根到底还是落地转换的问题。"老岳说。


Part1   道理你都懂却依然学不好设计

"兄弟,假如我给你一本讲摩托车引擎的工作原理的书,你合上书本就能开始修车吗?"老岳说

"恐怕不能!"

"假如你修理摩托车10年,不但理解摩托车引擎的工作原理,你也可以修复大部分引擎的问题,这时你可以造出一部可靠的摩托车引擎吗?"老岳说

"不行,我造不出来。"

"再比如,你得到了一本辟邪剑法,你看完书里的文字,你觉得你能成为一个绝世高手吗?"老岳说。

"在金庸的小说里能!包教包会和蓝翔技校一样的靠谱"

"那么现实生活里呢?你跟着视频学个瑜伽都那么难,看一本书你就练成高手的可能性有多大?"老岳说。

"没可能,小时候体育课学做操都好难啊!"

"可是,为什么你会认为,读过我的文章后你就学会了里面的知识呢?

你读文章觉的有道理和你学会使用这个知识之间还有巨大的跨度,你学会使用这个知识和你能用科学方式生产知识还有巨大的距离。

这个就像是:读摩托车修理书到修理摩托车再到造摩托车一样的远。"

"上一篇文章《让我们用学习来终结抄袭这个话题(上)——设计师学习篇》我们讨论了怎么学习,怎么解码,可是有了知识,不能把知识转换成可以应用的技能,你依然是:道理你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老岳说

"可是为什么啊,老岳?我到底该怎么学习设计知识才能把它转换成设计的技术啊?"小梅问。


Part2   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知识有两种:陈述性的知识和非陈述性的知识。这个概念在我之前的文章《从设计屌丝到设计大师的学习方法》里详细的叙述过。

我们长时间经历的应试教育主要教给你陈述性知识,而面对陈述性知识,你需要背诵和理解就够了。理解的好,背诵的准确量高,你一定可以考一个很好的成绩,但都和应用无关。

可是设计和艺术、体育一样,是非陈述性的知识,理解背诵的方式学习这种知识效率很低。而这种非陈述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那么,背曲谱没用,必须要弹琴。

那么,看拳谱没用,必须要上手练习。

所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所以,只学不练,全都白干 。

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华和蓝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针的原因,因为学习所面对的知识不一样。

所以相对于非陈述性的知识领域,你想成为大师,唯一的道路就是,多练!多练!多练!"老岳说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努力练习一万个小时,就会成为这个领域里顶尖的高手,彦祖,我是不是努力的还不够啊?"小梅说。

刻意练习

"你这话只对了一半,成为大师不是努力练习一万小时就够了,而是刻意练习一万小时才可以。好多业余爱好者,一辈子练习一种艺术门类,但没有刻意练习,这辈子也最终是个业余水平,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很多年前我就遇到过一个年纪好大的家装设计师,照理说他的工作年龄,就是熬也能熬成水平不错的人了,结果呢? 水平之low让我发指 ......"

"老岳,成为大师要怎么展开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呢?"小梅问。

学习区

好问题,小梅兄弟,你打过游戏对吧?

游戏里一般分为里3个级别:容易,挑战,英雄。

容易就是:比较简单的,轻松搞定,一键通关。

而挑战级别就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你多玩几次一定可以成功通关。

而英雄级别就是:自虐,玩很多很多次也不一定能成功通关。

其实学习这个事也和打游戏一样,一般而言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 :最内一层是 “舒适区 ”(简单级别),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中间的是 “学习区”(挑战级别),而最外一层是 “恐慌区 ”(英雄级别),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一般而言,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学会一个知识,掌握了一项技能之后就停留在舒适区了,不停的重复简单级别的游戏,几十年如一日,不再进步。

同样,如果你突然进入学习的恐慌区,就会像一个新手进入了英雄级难度的游戏,一般8秒都撑不到就被干掉了。比如我们读一本哲学书的经历,基本上一页的前三行就足以催眠,甚至让你愤怒,因为你会怀疑自己的智商。

那么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保持学习进步的最佳区域就是"学习区",就像玩游戏一样,在搞定了简单级别后,进入挑战模式,不停的打磨技术,在这里你不会觉得简单,不会觉得岁月静好,你会觉得有压力、有难度、有失败,但是这个难度和压力都是你能承受的。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跃动作;

同样,高尔夫球普通爱好者打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我之前遇到的设计师,就是掌握了初级的设计技能之后,再也没有前往学习区挑战自己,所以几十年下来,他几乎没有进步。



扮家家室内设计网


自动完成

可是老岳,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在学习区接受挑战呢?"小梅问

"第一,我们人都有惰性,我们掌握一个技术,一项技能之后,即使有外力驱使,我们也不愿意长时间承受压力和挑战。

第二,我们都有一个行为的惯性,叫:自动完成。也就是说你会不自觉的按照你以往的标准完成你手上的工作,放弃了思考和挑战。

举个例子:

多年前我画效果图的时候,总是有一段时间进步不了。我非常着急,问一些前辈怎么办?有的前辈说,多看多学习,有的前辈说,停一段时间不要画,换换脑子,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但效果都不好。现在看来,其实我当时就是陷入了深度的自动完成,每一次工作、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是上一次的重复,但是自己当时在完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了手里的工作。

第二个例子:

前几天有个小伙伴问我:

A:老岳,你看看这是我们这一期的平面作业,一个单亲模特的家,你帮我看看呗?

I:嗯,你的这个平面衣帽空间太小啦,同时工作室留出的空间不够大,你再去做足功课!

A:你为什么这么说?

I:前几天陈冠希的模特女友和前夫的撕逼大战,别的我没注意,但是注意到那娘们儿的衣服、定制的饰品箱包什么的,真多!

还有那个特丑的模特好像叫吕燕吧?她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你可以看看她谈创业的访谈节目。然后你会更多的理解模特这个群体,我看到你的平面,觉得你就是为了做一个抖机灵的平面作业而做作业,你谈不上刻意练习,还不自觉的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

A:好吧,老岳,我去看视频。

I:兄弟,既然你的作业是给模特设计房子,首先你要认真的研究模特这个群体,了解她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个群体的生活里的需求提炼出来,然后你应该建立一个模特需求的需求池,把你能想到的,了解到的需求都放到这个池子里,越具体越好,然后给这些需求排重要等级,然后再把些需求按照重要次序转换成功能,往你要布置的空间里放。比如需求是:要收纳好多的鞋子,那么转换的功能就是一个收纳能力强的鞋柜。甚至是走秀的鞋子、健身的鞋子要分开放置。

通过这样的学习,你锻炼你对生活方式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同时你还应思考在这个些特殊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练习你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布和取舍这些需求,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这一次的作业更深入的了解生活。

你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生活和设计练习到一起,不是为了抖机灵,卖弄一些手绘技巧。

A:嗯,你说的对,我为了设计而设计了,为了作业而作业了

I:你现在布置平面的技法已经非常熟练了,人总是习惯性的用自己擅长的没有压力的技巧去解决问题,而练习的意义不是让你重复已经熟练的技巧,而是让你尝试那些你不熟悉未知的领域,有时候图纸之外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对你的设计的决定性作用更强......

你看积累一万小时的练习没有什么用,不过是原地踏步而已,专业水平和业余水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什么顿悟什么天分,本质在于'刻意练习'!"老岳说


Part3   老司机的套路

"老岳,我的刻意练习总要有个对象吧?我刻意练习什么呢?"小梅问。

"当然是练习套路啊?"老岳说。

"套路???"

"套路!!!"

"能详细说说吗?"小梅问。

好莱坞

"兄弟,你知道好莱坞拍追逐戏的时候,只有57种拍法吗?

你想一下,生活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几乎无限多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剧本中只有57种追逐方法?

很简单,因为从有通俗文学那天开始,一代代的作家和编剧们绞尽脑汁,就只发现了57种好看的追逐戏的模式。

其实在高度成熟的好莱坞,专业的编剧团队们甚至给每一种电影桥段都起了一个编号和名字,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会直接用这种编号来说明。

比如:

甲编剧:主角出来后,上车我们使用一个YH004的桥段,然后用PD34过度一下........

乙编剧:PD34不好吧,不够紧张,用KHG78 会不会好一些?

你看,你要是想学习电影编剧,你必须要从这些个大大小小的几千个桥段开始学习,然后才能编剧。

再举个例子:

其实皮克斯动画电影所有的故事都是一种结构模式:

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天……

直到有一天……

正因为如此……

正因为如此……

到了最后……

我们来把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套上这个公式,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

很久很久以前,海底住着一对小丑鱼父子马林与尼莫,每一天马林都告诫尼莫大海很危险。

直到有一天,尼莫为了反抗过度保护的父亲,独自游到陌生的海域。

正因为如此,他被潜水员逮到,并且困在一位牙医的鱼缸里。

正因为如此 ,马林踏上了寻找尼莫的冒险旅程,一路上得到许多海洋朋友的帮助。

到了最后,他们终于父子重聚,并且重新找回彼此的爱与信任!

还有,还记得庖丁解牛吗?一头牛在一名高手的眼里不过是几个肉块,几个部分的解剖组合,不过就是另一种套路和桥段。

我请教过专业的舞蹈家,我说为什么我看到一个舞蹈动作加以学习时,老师要教半天,而你们怎么看一遍就会呢?他说,他们看到的不是动作的位置,而是动作的组合,是从这个经典动作变形而来的一个动作,过渡到了一个什么动作,过渡衔接用的是某一个动作的哪一个分解小节。

你看专业人士都是何等的相似?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 “结构 ”,这些 “结构 ”就是套路。

比如: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电影剧本的桥段、舞蹈的经典动作,这些都是套路 。"

胡姥和戴昆

CCD的总监胡伟坚先生(我们昵称之:姥姥),曾经在亚太酒店设计协会的课程上讲过他的设计经验,他把一个酒店客房可能出现的布置方法尽量终结,最后归纳为58种处理酒店客房平面的方法,并且命名为《客房钻石切割法》。

姥姥说:新手不要总想着创新,首先要把前人积累总结下来的这些方式方法吃透,等掌握精熟之后,创新和突破自然就会发生,这个慢慢来的过程反而对年轻设计师而言比较快。

你看姥姥在说什么?不就是设计酒店客房平面的套路吗?是前人智慧的结构性总结。

那么姥姥总结出了58种客房分割方式,一名NB的家装设计师应该做什么?

我这几年来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听过戴昆老师的演讲,当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戴昆老师演讲PPT里,有个对一个鞋柜的详尽的'设计考现',我非常感动,戴老师在做什么?他在通过自己的归纳和研发,在为这个行业贡献知识,贡献能结构化的知识,就像是姥姥的钻石切割法一样。

你看,人类所有的知识想被运用和传承,必须要结构化,结构化的结果就是要:形成范式,形成套路!从神话故事到经典文学再到科学方法,乃至设计莫不如此!

记得看过戴昆老师的一次访谈,戴昆老师说:

其实我一直不太认同所谓设计抄袭的说法,因为每一个设计师、每一个学设计的人,我们了解每一个学画画的人,都是在临摹前人画作的过程当中学习,学画的过程中都有范例。做设计的每一个设计师一定是通过模仿、学习前人的作品长大的。这个过程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大家很在意这个事情,一个是不了解、不理解,我觉得一个年轻的设计师直接去模仿一些成型的、好的案例,应该是他最快的成长捷径,只不过你需要大概知道到什么阶段可以甩开学步车自己开始走路了,仅此而已。你在那个过程中不用有太多的纠结,好像我在模仿,模仿是应该的。

如戴老师所说,什么叫临摹范例?什么叫成型的好案例?其实就是从学习前人的套路范式开始。大师所见,和现代的脑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抄袭?

记得崔华峰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他认识一个英国的女设计师,只做传统的英式风格,她手里的图纸是她爷爷传承下来的,整理的非常系统,所以女设计师每天非常的轻松,端着咖啡笑看云涌,工作起来也不累。我当时就想,这个英国版'样式'做的对:范式!模版!整理的真好!正因为如此,人家的这个设计可以卖那么多年。

问题来了?这个'啃老'的设计师,算是抄袭吗?

记得有一次邱德光先生演讲(好吧,我承认我不太喜欢ARTDOCE风格),台下有个宁波的设计师说,当年做ARTDOCE风格,抄了邱先生的作品,挣了不少钱.......

我当时在想,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邱德光老师的公司切割 ARTDOCE这个品类没有问题,而且邱先生确实做的非常成功,应该就是消费者心智当中的ARTDOCE风格第一人,但是我不太同意做ARTDOCE风格的设计就是抄邱先生,当然我承认:邱先生为ARTDOCE风格天才的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模版,光凭这一点就堪称大师。

同样所谓美式风格,也不是戴昆老师发明的,但戴昆老师为美式风格提供了新的套路和范式。

其实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递方式,永远都是新知识在旧知识之上层累和叠加出来的,正如牛顿所说:我只不过是恰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人类有信史至今,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想范式的人不超过10个,而牛顿算是一个。其余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是在做局部的推动和改善,就像是站在巨人之肩。

那么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学习层面上讲根本不存在所谓抄袭,因为学习套路范式是必须的过程,无论学习的是什么?(当然,直接盗图不算学习,没有什么好的说的,盗图就是偷)。

"卧槽,老岳!照你这么说,假如套路穷尽了,人类不就停止进步了?谁来产生新套路呢?"

"这是个好问题,就让我们把视角拉回到电影的故事,电影里探索新范式,新套路,原创新剧情是高雅文学和文艺片的事情 ,流行文学和商业片只需要‘好用的’剧情。

评价严肃作品,往往要看它是不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和剧情(套路)。所以严肃文学作家是科学家,通俗文学作家是工程师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从设计屌丝到设计大师的学习方法》的文章里所讲的:什么是大师?就是给整体行业增加了知识总量的人。

你看,人类从远古起就有专职负责解释世界的人,最早是巫师,再到部落首领,再到哲学家思想家,再到宗教教主,再到现在的科学家(主要是物理学家),由这些人提供基础的思想模型、思想范式,然后这些更新的世界观,影响到艺术家,推动艺术创新和实践。(比如发现相对论之前,没有哪个剧本使用过时间旅行、穿越这个桥段。比如没有电的输入输出和存储,你不可能看到现代武侠小说里的内力!) 然后艺术的进步带来新艺术范式,新艺术范式强烈的影响设计,而设计行业中的一级大师提供设计行业的新范式,二级大师负责演绎这个新范式(做加减或变形),并在这个范式的基础上沉淀出更多的小桥段,小的变化。”

闻香师

在上一篇讲学习设计的文章《让我们用学习来终结抄袭这个话题(上)——设计师学习篇》里我们讲过了如何解码大师的作品,假如你不了解设计行业里都有哪些经典范式经典套路经典风格,你是不可能学习到精髓的。

风格层析法

一所培训新闻香师的学校,首先要培训学生识别香味和香味组合的能力,他们把这叫做香料的层析法,比如:

奇华顿香料学校的学校实验室收藏着奇华顿集团使用的1300种原料,每种原料都装在一个个瓶子内,瓶上标签注明里面是单一原料或由多种原料制成的混合物。

吉夏尔说,学生们必须熟练掌握其中500种原料,“就像字母表的字母一样”;随后是“和弦”,就是一些已知的原料混合;最后是“短语”,也就是学校创始人让·卡尔定义的气味家族,包括柑橘香调、花香调、木香调、蕨类香调、东方香调和西普香调⋯⋯

同样的道理,一个会学习的设计者,应该像是一名闻香师一样,使用风格层析法(风格分析方法,点这,教你抱大师大腿的正确姿势!),看到某一个作品的时候,可以非常明确的解码出来:

嗯,这套作品的前香来自于雅布的衡山路,平面基韵来自伍仲匡老师的四季餐厅,哈哈哈,还有一点桥本的性感和土豆的调皮,又加上了斯卡帕的分离做调和⋯⋯”老岳说。

“老岳,我有点明白了,针对套路和范式烂熟于胸的学习,才能让我真正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哎,以前为什么没有早些听说这个练习方法啊?”小梅说。

“科科,你早就听说过啊?只不过你知道,但并不了解罢了,你以为我们常说的苦练“基本功”这个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其实不就是让你苦练套路,勤学范式吗?”老岳说。

“欧拉,老岳,我会去就对套路展开学习”小梅说。

苦练杀敌本领

“嗯,很好,可是你知道基本功要什么练最有效吗?

我有几个方法:

1重复重复

2有针对性

3带着问题

4及时反馈

先说简单的重复,这个应该很清楚,也是让你在没有练习到理想效果前不断的重复,重复……

其次练习要有针对性,一个已经掌握的套路就不要重复练习了,去学习新的。如前文所讲,始终让自己处于学习区的位置,不断的给自己小压力和小挑战。

最后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个最重要,举个例子吧!

A:老岳,我刚工作没多久,想去工地学习施工图,我该了解木工的哪些知识?该问木工哪些东西?因为我实在太迷茫,不知道怎么办。

I:我建议你去工地之前,先把你要去的工地的施工图找来,从头到尾的临摹3遍。不懂不要紧,不明白也不要紧,先抄上3遍,这3遍临摹完了,你就非常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要问什么了,你的问题不在于你不知道学什么,你的问题在于你针对学习对象完全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你去工地基本就是在旅游。

那么回到我们说的学习基本功、练习套路上来,假如你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话,效果会非常差。

以前军训的时候,教练教我军体拳,学了好久后,我们基本上把拳打成了操,细节总是不对,气势不足,没有杀气,后来教练问我们是否知道每个动作的实战作用?然后开始教我们每一个动作在实战中的意义,于是我们有明白了为什么要有这个细节和动作,于是进步非常快,拳打出来虎虎生威。

最后,我们说说及时反馈。

之前我们说过,设计、艺术和体育一样都是以非陈述性知识为主的,(不懂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的点这补课:从设计屌丝到设计大师的学习方法)学习非陈述性知识必须通过练习,而且必须是刻意练习,但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好坏要及时反馈出来,最好有高水平的人在一旁指导。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运动员的教练如此重要,NB的导演如此重要的原因,他们不停的修正运动员和演员的动作或表演,及时提供反馈。

其实学习设计也一样,两个同样学校和年龄,甚至智商、学习能力等等都非常接近的年轻人,一个去了大设计公司,一个去了小设计作坊,即使一样努力,5年后他们的差距都是巨大的。这个一方面是因为大公司套路深,对范式等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强,你学起来更快。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公司里高水平的同事和上司,可以对你的工作做出及时的反馈,帮你及时修正行为,少走弯路。"老岳说。

去你的天才

"老岳,学习果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好羡慕那些天才可以生而知之。"

"是的,我承认现实生活里是有天才的,可是天才的概率少之又少,而且远比你想象的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设计行业里有没法用科学解释的天才,所以你不用羡慕天才,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里根本没有天才,去除运气成分,只有看谁的训练学习更科学。

都说设计是创意行业,要讲究天分,那么我们就拿比设计创意更讲究天分的文学创作这个事来举例子吧:

文学讲究天分,天才。我们谁都不相信曹雪芹是可以被培养的,就连王朔也赞美刘震云:上帝那一刻在握着刘老师的手写作.......  以至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科学的培养作家。

长久以来,中国作家的训练就是写小说,评论小说,然后一篇一篇的写完整的小说,除此之外,大约就是到各地体验生活。问题在于中国大学的中文系,从来没有成功的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作家,面对这种局面,一般人马上会得出结论:写作靠的是天赋,作家不是能培养出来的。

可是美国的大学是可以培养作家的,而且还培养了中国的作家,比如哈金毕业于波士顿大学文学写作专业,而我最喜欢的作家严歌苓,毕业于哥伦比亚学院文学写作系。

大部分中国作家几乎从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写作训练。而在美国专门的写作课程非常多,内容也很成熟。很多中国作家对这种基础的训练非常不屑,认为这种课程会带来一身工匠气,但这种写作班至少能够告诉你,如果你的小说写到3/4时崩溃你该怎么办?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被教坏的。

作家应该怎么培养呢?应该像训练小提琴手和篮球运动员一样练基本功,展开针对性的练习。

其实设计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问你学习设计的时候,花过多少时间做过针对性的自我训练?

中国的设计师是不是也像中国的作家一样,除了天天参与设计,就是看图片评论设计,最多背着相机去某个项目拍拍照?专业训练在哪呢?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设计,创造,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当我看到一个好产品、好作品、好书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性感,心里和年轻时撩到一个妹子一样的高兴。现在我自己开始尝试做产品,开始尝试写作,才能明白每一个性感的背后那种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重复打磨,其实根本不性感、不美丽,乃至是痛苦煎熬。

所以:天下没有白做的事!"老岳感慨到。

"嗯,彦祖,你给我说过了,学习设计时,获取知识的解码,以及获取解码后的练习,其实这些知识,我隐约的有感觉,总结不出来,只是没有能力像你一样说出来罢了......"小梅说。

"兄弟,首先做出这些知识总结的人不是我,是研究人类学习模式的科学家,我只不过是做了我自己的解释和翻译,以便能最快让你吸收而已。

同时,我不能忍受你的这种"我原来就知道,只是说不出来"的SB言论。

相信我,你原来好像隐约知道,不过是你的错觉而已,就像你来到一个地方似曾相识或觉得某这个场景你梦里见到过一样,都是大脑的错觉把戏。这种把戏阻碍了你继续深度的学习。

你知道为什么我能讲出来,写出来,而你不可以吗?"老岳说

"不知道!...... 不过你现在问我问题的这个场景我好像梦里见过...... "

最后用经典的《盗梦空间》的桥段来结束这篇文章,向伟大的范例生产者致敬。


【蒙汉岳】怎样才能开创自己的设计风格(中)

老岳的第一本智识输出书籍《年轻设计师必修的七堂课》正在售卖中,关注蒙汉岳公众号(ID:shejishiyuemeng)即可直达微店。

© 作品版权由上海岳蒙设计解释,发布于扮家家室内设计网,未经授权,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
6
最新点赞
分享给QQ好友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空间
160 分享 已收藏 收藏

评论(1)

大神,别默默的看啦,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相似素材下载
云渲染日常广告轮播
签到
客服

已有583,358设计师加入了扮家家

约可免费渲染10张图 img 5秒注册领取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