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岳】让我们用学习来终结抄袭这个话题(上)

“老司机好久不见,最近一直想问你一些问题”小梅说。

“兄弟请讲”老岳说。

“老岳,工作三年以来,我一直由设计总监带着做设计,我也由最初的技术岗,逐渐的往方案部分靠拢……”小梅说。

“这不很好吗?”老岳说。

“可是老岳,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不会做设计了,觉得自己进步的好慢啊!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

平时看别人作品觉得很好,但并不知道好在哪里,自己拿来就抄点造型。看过大师的各种作品,却怎么也学不来,不会欣赏!别人说好就好,可是好在哪里我不知道。

之前也看过你的文章和其他的理论书籍,我看不懂,有时甚至没有耐心看下去。

比如你前些天写的关于设计销售的文章,我认真的看完了,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可是放下文章,我依然不知道怎么办,我无法使用你的知识。

还有,我觉得没有人带我,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学习设计。同时,做设计这个事,好像没有标准答案,不像上学时那样,有个什么东西能让你一劳永逸的背会就搞定。

老岳,设计该怎么学习?那些比你牛逼的大师们又是怎么学习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岳大笑。

“你笑什么?”

“我想起一个笑话:

一个设计师去消防局当志愿者,接受训练,消防员问他:凌晨三点的洛杉矶,连科比都还没有出来训练,但是你发现了个街区里的一栋房子着火了,你怎么办?

设计师:我报警,然后分析火情,组织救援!

消防员:非常好!假如凌晨三点你到了一处没有任何火情的街区呢?

设计师:那我就把街区里的一栋房子点着!”老岳说

“彦祖,谢谢你的脑洞,可是你跑题了好吧?”小梅说。

“科科,其实并妹有!

这位放火的设计师非常有智慧,他放火的动作其实是把自己的一个未知的,不可解决的状态,转换成了一个已知的,可以被控制的状态。其实你说的设计学习也一样。

举个例子,书上的字,你全认识,可是放到一起你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即使是懵懵懂懂的大约有点感觉,合上书本后很快你就忘了,几次以后,你甚至会觉得看书没有什么用。

其实这不是读书本身有问题,而是你根本不会读书,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不是读书,而是需要先学习怎么读书。

那么设计也一样,大师发布了新作品,你除了觉得好看之外,就再也没有看法了。你不知道作品好在哪?不好在哪?所以在学习设计之前,你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学习设计的问题,然后才是解决学习设计的问题。”老岳说

“哈哈,老司机快给我讲讲,到底该怎么学习?”小梅兴奋的说

Part1   学习的意愿

“兄弟,如果刚才的消防员继续向设计师提问:如果你凌晨3点来到一个荒芜的工地该怎么办?”老岳问

“彦祖,按你之前的脑洞,应该是要先给这个地盖个房子,然后点着房子,再报警吧?”小梅说

“哈哈哈,答对了!

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学习设计的方法之前要解决学习的意愿的问题。”老岳说

“老中医,我没有问题,我有强烈的意愿去学习,你快告诉我怎么学习设计!”

存在感

“兄弟,你有强烈的想知道答案的意愿和你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这是两回事。

再比如,一些朋友经常说,老岳你写的文章太长了,我看不完。

我说:科科,你爱看不看。

因为你接受那种碎片的、垃圾的、迎合你已有观念和情绪的信息太多了,你已经习以为常了,你已经失去学习的能力了,所以看一篇长文都看不完,所以你是low逼,你怪谁?

没有互联网之前,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是《读者文摘》,而这本杂志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让你读书,也不是告诉你什么知识,而是让你产生——你正在读书——的错觉。

你看,大多数人对学习其实并不感兴趣,他们不过是喜欢摆出——我正在学习——的姿态而已。于是就有人帮你刷学习的存在感,帮你装做学习,帮你跳学习的舞蹈,变成了巨大的生意。

之前我也写过关于学习的文章(从设计屌丝到设计大师的学习方法)但是阅读量并不高,而有趣的是,我在朋友圈向小伙伴征集文章议题的时候,最高得票的也是关于学习的议题。

其实机智如我早就看穿了这一切,这绝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想刷学习的存在感而已,而非真正的想去学习。

兄弟,你想想,你到底是因为好奇想学习?还是因为你想刷学习的存在感?”老岳说

“老岳,我确定我想学习,不是为了刷存在感。”

“那好,之前又是什么阻碍你的学习?”

“我没有时间……”

生存余力

“好吧, 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是24个小时,为什么别人有,而你没有?”老岳说

“我要生存,每天要上班,而且设计公司加班特别多,回到家里很累了哪有时间学习看书?”小梅说

“查理芒格说他的搭档巴菲特从年轻时起,一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看书学习,我不相信你会比巴菲特忙!

举个例子,每人每一天只有24小时,这就像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辆能跑24公里的电瓶车,我们把这个24公里的电量(精力的总量)叫做'生存能力'。

而每天你上班后老板给你布置工作任务,晚上女朋友叫你陪她吃饭,你为了完成这些事情,会消耗你的电池电量,这些事情我们称之为'生存负担'。

如果每天你的生存负担是每天跑30公里,而你的生存能力是跑24公里时,你将会疲惫不堪,始终透支,但是如果你的生存负担是18公里,你的生存能力是24公里,那么24-18=6,你剩下的6公里的电量就是你的'生存余量'。

当你拥有生存余量的时候,你也就有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心智资源,于是你会获得更多的生存能力。

当你的能力增长的速度超过你的生存负担时,你会有更多的生存余量用来投资到学习中去,你始终处于一个正循环的过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牛人,能够做很多很伟大的事情,同时还有很多的时间学习的原因,其本质就是通过学习让生存余量变大,越来越从容,于是人生之中的选择会越来越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于是长期的学习投资会让你变成:

生存能力 12000

生存负担 9000

生存余量 3000

你看这才是牛人之所以是牛人的原因。”老岳说

“可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没有生存余量用来投资到学习中啊?”小梅说

“你不是没有余量,你是没有付出代价和成本的决心而已。记得罗永浩说过,当年他独自在小出租屋里一本一本的、一摞一摞的看书、啃泡面,不时自怜到嚎啕大哭。你的现状岂不远好于他?”

“好了讨论过了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学习的问题。”

考试

“等一下老岳,我也是大学生,也是从小学到大学一场一场考试杀过来的,按道理我应该非常会学习的啊?为什么我现在觉得自己不会学习了呢?”小梅问


“好问题,但答案就在问题里,正是因为你所有的学习是围绕考试的,所有问题都是有固定答案的。而考试就是考你是否知道答案,但你不需要联系实际。

久而久之你只会学习拥有固定答案的东西,但生活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于是当你展开面对生活的学习的时候完全没有方法。

比如,之前你看到的大师的新作品,没有人告诉你这作品好在哪的标准答案的时候,你自己是迷茫的、内心是恐慌的,你过去几十年拿来应付考试的学习方法彻底的崩溃了。”

“可是老岳,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学习呢?特别是设计?”

Part2  解码

“假如,我给了你一张光盘,里面是召唤神龙的方法,你看了就能知道✪ ✪ ✪ ✪ ✪ ✪ ✪ 龙珠的位置,你回去后往电脑里一放,发现电脑无法读取信息,因为光盘里的内容无法解码。你怎么办呢?”老岳说

“当然是看文件格式,搜索解码器,破解文件啦。”小梅说

“很好,学习也一样,学习设计更是如此。学习解码就是对看见的内容进行深层加工,透过表层,解读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就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过程。

解码高手的世界可以分成三个等级。举个例子:玩具店里有一只“会说话的小黄鸭”,我们要对这个玩具进行解码。

第一层级是:孩子视角。对孩子来说小黄鸭就是玩具,孩子关心的是“小黄鸭会说什么”,好不好玩?这也是我们在读书、看电影,读设计时常用的视角,关心设计好不好看,关心这本书写了什么,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第二层级是:家长视角。家长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比如它是一个玩具,然后家长会评判这个玩具好不好玩、安不安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采用这种视角的人,更关心内容有什么价值,意义在哪里,并且能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第三层级是:制造者视角。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它有哪些功能,它的电路结构和声光效果怎么样。它的产品定义是什么,有哪些核心技术,包括产品的渠道铺设和广告的内容。你看,这个层次的人,会更关心作品的内部结构、表达方式和效果呈现等方面,会对作品进行彻底的剖析。

这三层解码等级是层层递进的,难度也逐渐增加。高段位学习者当然是处在第三个层次,可是大多数人都在第一个层次上。

解码

这三个等级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吗?以后该怎么应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来看待问题,运行解码思维:

1.是什么

2.做什么

3.为什么

好了,下面我们详细的再解读一下什么叫: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微信,我们每天都用,你在使用微信时提取到了什么?解读到了什么?”老岳问

“微信,我就觉得挺好用的,经常刷朋友圈,我在朋友圈看过好多大师的作品呢。”小梅说

“打住,我问你的是从微信这款产品你提取到了学习到了什么?”老岳说

“微信能有什么提取?我没想过。”小梅说

“好吧,我来详细的解释一下。

是什么?
对一般人来说,他每天使用微信,他能看到微信是一款产品,“是”一款通讯社交产品,他使用它而已。

做什么?
但对一个好学的人来说,他不但会使用微信这款产品,还能看到微信整体的功能布局,看到它是做什么的?

比如微信的产品结构是怎么样的?

比如微信的通讯(文字语音)强社交(朋友圈)和支付(红包和支付)是最主要的功能核心,这些功能是怎么分布的?

同时他甚至会详细的学习微信这个产品的交互逻辑,他会研究为什么微信让你觉得好用?

微信交互上有什么特点,甚至表层的视觉上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同时他还会想:微信的竞争对手产品是什么?要不要使用一下体验一下?差距是什么?

当你做到这一步时,微信这个产品已经向你展开了无数的信息了,可以供你学习,但这还不是最牛的人的层级。

最会学习的人不但能做到以上这些,他还能问自己:

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微信要这样设计这个体验?

为什么他的产品策略是非常简洁的?为保证这种简洁的体验,产品设计师放弃了什么?

微信是怎么定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

又是怎么定义人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

又是如何定义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的?

微信怎么做到这些定义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现在微信这款产品,达成手段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好?

微信的产品团队的组织是什么样的?

如果是我来做这款产品我能做什么?

微信将来有可能会被什么样的产品取代?”老岳说

“老岳,我有点懂了,可是你能再告诉我室内设计大师的作品又该如何解读吗?”

“好吧,我们接下来说说大师的作品该如何通过是什么、做什么、 为什么的方法来解析学习。可是在运用这些技能之前,我还需要先聊一下'读图'的问题。

举个例子:你喜欢的大师发表了一套新作品,你看了欢欣鼓舞觉得很棒,这个时候你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收集项目的信息。

其实设计师日常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浏览、收集、保存各种各样的图片了,而有了这些成系统的或不成系统的图片,解读起来有什么好的工具呢?

我的经验就是从:

感受 价值 手段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读解构。

我们看到一个图片,首先分析,这张图片给我带来了什么感受?

是精致的、优雅的、好笑的、调皮的、静谧的、喧嚣的?

格调上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比如,一张室内图片的立面让我有高耸的“感觉”(感觉)。

这种高耸能带来崇高感,能让这个宗教空间“显得”(价值)神圣和庄严。

同时整体的线条全部突出了竖向的延伸,更值得注意的是,空间的上部分,有特别的灯光处理,利用了人的趋光性,再一次的强调向上仰望,突出崇高感,以后我做政治场所的空间,需要特别强调崇高的仪式感的地方,可以借鉴这种处理(手段)。

有了读图这个基本的手段,我们就可以展开我们深度解读、学习设计的过程了,首先来看:

是什么?
假如大师公司发表的作品 “是”上海的一套平层的豪宅,有两百多平米。总体来说,这套作品很好看,于是你上网一搜,很贵!十多万一平米的房子,整体“是”现代风格的,而且“是”比较性感的感觉。你看,这个走廊的墙面竟然“是”紫色的。你再看,客厅里的这个柜子“是”这样的,我可以抄下来啊,用到我的项目上。还有,从原始平面图上看这里原来“是”客房,而现在“是”书房 。

做什么?
在提到了很多“是”什么的信息后,我们要来思考和审视,大师在这里到底做了什么?

记得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能在书的空白处读出比书中文字写出的还要多的内容。

其实一个好的学习者型设计师,也要从网上看到的图片里,挖掘出远远多于图片的信息,这个就需要:强解读力,强解码能力。

比如,你看到大师的作品图片,墙上做了一个与后面空间通透的架子,造型好看,细节精彩,就连工艺细节也是犀利精致,你觉得真棒,以后可以抄。

而大多数人对作品的解读也就停留在这个位置了,这时候真正的高手是不会停滞的,他接下来会通过研究平面发现,大师不但把墙做成了通透的柜子,而且把墙体也向前移动了,扩大了书房的区域,缩小了客厅的一点面积,于是你会问:大师做这个是为什么?有几层意思?

为什么?
这是一个豪宅产品,大师在这套作品里,把社交空间的面积缩小,把情趣空间的面积加大是什么意思?

这么贵的房子,又是第一居所,面积不算特别大,户型紧凑精致,大师这样调整空间里娱乐情趣空间的比例是什么原因?

是开发商对产品的理念导向升级了?还是最近大师有什么新的设计观点?

于是你又看了一遍设计大师的访谈。

吆西,原来大师在倡导空间里的生活乐趣。

嗯,最近看新闻好像整个奢侈品行业都剧烈下滑,是因为我们的消费习惯升级了。

嗯,原来大师为了贯彻他的乐居生活的理念,对这个空间布局进行了微调,空间尺度有变化,同时,原来这个空间的采光有点弱,空间体验不太好,需要一点侧面采光,于是大师把墙打通,做了透光的柜子,就是为了解决二次采光的问题。

嗯,这个柜子的灯带,照明处理的很好,灯槽在中间,两边都看着居中,但因为居中暴漏了灯管光源,于是大师在灯槽上加了如玉玻璃做遮挡,这样灯光均匀不刺眼。

等一下,访谈里,大师竟然谈到了这个设计,他说这是为了凸显中式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意境与传承..... 卧槽,果然老司机,真他妈的能扯,下次汇报我也这样忽悠甲方。

嗯,这一套作品和大师之前的有点不同,好像使用了更多的灰色,这是作品看着更沉稳优雅的原因吗?还是因为这套大平层建筑为了揽江观景,把一整面墙都做成了玻璃,于是在室内的时候,会让空间采光过于强烈刺眼?对了,晚上的时候,墙面颜色深一点可以避免更多的玻璃窗上的鱼缸效应,让观赏到的江景里的万家灯火会更加美丽........

对了,为什么在走廊里为什么有一面墙是紫色的?啊哈,原来这个走廊比较长,用紫色的膨胀色会让走廊显得相对的短一点,同时可以让灰色的基调在一些局部调皮快乐一些,呼应了大师的乐居理念.....

其次,你要更深入的解码大师,你就要问自己更多的为什么?

你可能会把大师这几年的作品都收集来,按年份分好类,于是你一点一点的肢解大师的作品,嗯,以前喜欢用暖色,10年前大师的设计还是挺平庸的啊!

我去,为什么5年前大师的作品像是开了挂一样,进步巨大啊,什么影响了他?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文章介绍他的经历。

嗯,你看大师是怎么出名的?为什么?他的产品是什么?本质解决了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价值?难道仅仅只是好看?大师的爆款是什么?什么符号、调性、颜色、材质、细节在大师的作品里出现的最多?几年前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大师是怎么学习的?

他看什么书,哪个设计师对大师的作品影响最大?

整体上有哪些因素成就了今天的大师?

.............”

“再比如,我经常在微信收到小伙伴的留言说,喜欢成象设计的作品,说看了我们发的作品图片学到了很多东西,而我总是回复他们:谢谢,科科......

其实,成象设计的一个作品、从设计的研发、到版型固定,然后从画图、提报、再到CAD物料,到图纸品控,到现场执行度品控,到拍照,文案,编辑,排版。是一个系统的链条,而小伙伴们看到的,读到的,其实都是被我们规定好,设计好的,至少我们希望你看了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觉与行为。而一个作品的图片里所包涵的信息,远远的小于一个产生图片(作品)的体系所包涵的信息,如果你只能见山是山,关心图片这样的表层信息,那么恐怕你就只能是愚公,一辈子搬山,而且搬不完,永远不会知道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是否有一群可爱的蓝精灵,所以,学习解码是一个深度挖掘的过程,就是从点入手,延伸成线,扩大成面的过程。”


Part3  彦祖也要多读书


“老岳,这个解码真的好难啊,会非常的累。而且,我听你举例子解读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解读大师设计作品的知识我并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付出成本和代价,那种玩着轻轻松松就学习的方法,本质是都是像《读者文摘》一样让你产生你在学习的幻觉而已。

同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事情,牛逼的人物都有跨度很大的知识体系。所以,即使现在你想解读大师的作品,你也要有一些更底层的解码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于阅读。

那我们如何通过阅读为主的方式学习呢?”老岳说

表演看书

“任何一本书,一段文字,一段语音,都可以视为信息,信息没有和你已有的知识、记忆,发生关系之前不是属于你的知识。


扮家家室内设计网


因为你既不理解,也不会应用,你更没有把知识结构化的归纳,所以你并不能从信息里提炼出有效的信息,于是这个信息很可能读过就忘了,于是你发现书虽然不停的在看,可是没有用,两周以后再翻开之前读过的书,感觉像是看新书......

经常有一些小伙伴在微信上问我,想学习设计要从看什么书开始?

我想,应该先从学会学习方法本身开始,因为你的没有掌握好的方法,读再多的书效率都很低,是对自己时间的巨大浪费。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段时间不是按本看书,而是按尺看书,集中一个月看一尺厚的书,可看完后很快就忘掉了。后来自己想清楚了,我的这种行为不过也是表演看书而已。

举个例子:美国一位名叫哈莉叶特·克劳斯娜的家庭妇女,每周可以读20本书(平均一天近3本,一年超过1000本),她夺得“美国头号读者”的称号。《图书》杂志称她读书的速度“比子弹还快”,而她也自称是“极速读者”,而这源于她与生俱来的“某种怪异的才能”。

可是读的又多又快又怎样?一样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对吧?

而钱钟书先生一生当中的读书英文笔记有170多册,中文读书笔记也有不到200册,钱先生家里不藏书,钱先生看完一本书之后,会用读书的双倍时间,来整理成读书笔记,之后保留笔记,书送人,这也意味着钱先生一生的读书量一定少于那个美国的家庭妇女,可是知识的有效性,社会贡献和博闻强记以及学术水准,相比较之下恐怕一目了然吧?

为什么,哈莉叶特和钱钟书的差距如此之大?

其实,我们学习的效果和你看了多少,甚至和背诵了多少,没有太多的关系,反而是你能从获取的知识里,再次调用出多少知识有关系。所谓智识通达,事事洞明,说的就是你对知识的理解调用的能力。

怎样科学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调用能力呢?应该如何开始科学的阅读呢?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一个学习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

1.获取

2.理解

3.延伸

4.反思

5.应用

1.获取
获取知识就是你的阅读和观察,通过工作记忆来加工信息,让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类别,分门别类的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以便达到最高的效率。

而可获取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A,描述性信息。

比如:这是个飞机、那是个汽车、赵总你好、这位是小王。

这里的苹果树有213棵,等等。

这一类信息,全部是在描述一个事实、一个状态、甚至一些细节。

比如英语单词,也是这个类别

B,观点。

比如:小王我觉的你这事干的SB透了。

我认为国学能救拯救人类文明。

我认为你的方案有问题,特别是这个地方,让我觉得会影响将来的使用。

C,程序信息。

比如,将油加热至冒烟,然后将切好的葱花放入,之后加盐少许.....

D,抽象信息。

比如,地图,数学公式,哲学逻辑

2.理解
一段信息被读取了,该如何理解?也就是说,我告诉你一段新的信息,你用你自己的话自己的心智,怎么描述出来给别人听?

A,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一个事物总是要把这个东西和我们心里已知的事物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叫做比拟。比如,火箭就是一个大点的二踢脚。

B,理解一个事物,我们有时候需要在脑海里把它图像化。

比如,地图就是从用二维的手段,把三维的地理环境图像化了。而我现在读书的时候有时候会对全书做一个思维导图。

比如,当年我做家装设计师的时候,客户有时候让我在现场说对他们家的布局的看法,说实话,我在现场的想法远不如我面对一个平面图的时候想法多,对空间本质的理解深。



【蒙汉岳】让我们用学习来终结抄袭这个话题(上)

(老岳的读书思维导图)

3,延伸
知识获取了并理解了。一般人学习到这种足以应付考试的程度,就会停止学习了。可是对一个高手而言,这才刚刚是深度学习的起点。前面说过,延伸一般指理解到的知识向内延伸,和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产生链接,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解读新的知识。而现在我所说的延伸指的是用已经理解的知识向外延伸,用来外化、显化的解读自己身边的现象和事物。

比如,读一本心理学的书,理解了这本书里的例子后,你还能再举出多少你生活里同一种心理现象的例子?

4,反思有了知识的延伸,我们就会发现身边有些现象可以用已经学到的知识重新解释,但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边界的,有些现象知识没法解释,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反思知识的不足,探索清楚知识的边界在哪里?

举个例子:我的文章(啥也不聊就给你讲个设计故事)里设置了一个极端的边界条件——装修一分钱不能花——的设计要求,来引导出在这个边界之外更广阔的设计天地,于是带出广义设计和狭义设计的概念,当然这些探索来自于我的反思,同样这也给我带来了更大的知识储备。

5,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什么是应用?

应用就是改变了你现有的行为,使你更接近目标。

我们常听人说:道理都懂,可以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误解而已,道理(知道)和应用(做到)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需要知识的学习者辛苦卓绝的把知识内化,消化,分解而后才能应用。、


工艺交流


举个例子:在我的文章(设计师谈单没经验?那就让老司机来带带路!)里讲了一个 '非补偿性评估VS补偿性评估'的概念,这篇文章成象设计的CMO 也看过了。上一周,她在开会时讲,现在有一个项目,空间设计成象做完了,甲方却在比较软装的价格,并且说别人的报价比我们低了一半,所以现在又在扯皮。

我问CMO怎么解决?她说balabala ..... 。

我说:上医治未病,我不想听你现在怎么解决问题,我想听你分析问题怎么造成的?

问题怎么造成的?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有管理能力的甲方,应该处在一个非补偿性评估的状态,也就是说看公司的能力,以及项目状况,能划定一个价格、品质和能力的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公司。

而不应该是现在这种甲方完全没有选择边界的去选公司的情况。嗯,这家是小公司,他们有关系挺热情。哎,那家是不错的成熟公司,但报价高。哟,这家公司报价适中,但能力不行。

这个时候甲方的决策条件如此的混乱,只说明我们前期的客户教育和引导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把客户从补偿评估状态提前引导到非补偿评估的状态,有了这个解读之后,我想成象的同事应该明白以后该怎么做了!

你看,这个事情上,老岳的文章CMO早就读过,道理都懂,可以就是和现实生活关联不起来,这其实就是无法应用造成的。”老岳说

“老岳,你说的这个应用我明白,可是我就是不会用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展开,怎么实践......”小梅问

“好了,你今天知道怎么学了,下一步就是要学习怎么练。通过练习来增强应用的能力,落实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关于练的问题,我们以后展开详细谈。”老岳说。

另外,老岳的第一本智识输出书籍《年轻设计师必修的七堂课》正在售卖中,关注蒙汉岳公众号(ID:shejishiyuemeng)即可直达微店。

3
最新点赞
分享给QQ好友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空间
126 分享 已收藏 收藏

评论(0)

大神,别默默的看啦,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扮家家云渲染】2024春日狂欢
签到
客服

已有583,358设计师加入了扮家家

约可免费渲染10张图 img 5秒注册领取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