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东京奥运会建筑被指“沉闷乏味”:奥运场馆建设标准是什么?

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现场或将成为只有运动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运动会。此前2021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由扎哈·哈迪德设计,因为设计造价太高、体量过大等原因而被叫停,之后隈研吾竞标成功,形成了如今“生命之树”的设计,沿用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大量使用木材,虽然摆脱了奥运建筑的奢华风,但也被有关人士指出“沉闷乏味、缺少火花”。随着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流行,奥运场馆建设的标准也指向了绿色、低碳、节能,那么新形势下的奥运场馆建设,如何才能在满足低成本、绿色节能的基础上,建得既能彰显国家实力,又能美得震撼人心?


扮家家室内设计网


一、2021东京奥运会建筑“沉闷乏味、缺少火花”


7月23日,东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回顾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建设过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和争议:扎哈·哈迪德最初的设计因为造价太高、体量过大等原因而被叫停,之后隈研吾竞标成功,完成了如今“生命之树”的设计。这一建筑使用大量木材,并力图呼应日本传统建筑传统,而且丹下健三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设计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被重新使用。


在有关人士看来,东京当下的这些奥运会建筑是“沉闷乏味、缺少火花”的,原因之一是在建筑实现的过程中,施工方拥有最终决定权,而扼杀了建筑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当新建筑耗费大量资源和能量的时候,对于老建筑的再利用或许会成为新的趋势。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建筑无法与1964年时在东京举办的上一届奥运会相媲美。根据《纽约时报》的评价,那“彰显了东京20年来从战火下的废墟到超现代大都市的转变”。它不仅是一项体育盛事,也是建筑和设计的节日:除了令人惊叹的奥运会场馆,还有让东京看起来像《银翼杀手》中那样的高架道路和日本著名的新干线。


1964年奥运会的建筑明星是日本国立代代木竞技场,最初由丹下健三为游泳及跳水项目设计,悬臂、旋梭屋顶与混凝土构成了一个俯冲向地面的奇观。即使是在今天建造,我们仍能称之为“未来主义”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为奥运建筑赋予了新的形式和能量,此后不少城市纷纷效仿: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呈现了另一座漂浮又俯冲的建筑——由建筑师兼工程师弗雷·奥托设计的如同帐篷似的体育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以及2012年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水上中心。


充满活力的日本建筑团队犬吠工作室成员塚本由晴曾抱怨道,“我们独立艺术家被彻底排除在设计名单之外。他们想要的是大公司,大企业与施工企业的合作。对于独立建筑师而言没有任何机会。”


无论那笔巨额预算用到了哪里,似乎都不可能是用在了建筑创造上。但是东京奥运会或许带来了一个转变,它意味着奥运会终于摆脱了奢华建筑风格。丹下健三和奥托等人为世界奉上了辉煌时刻,但是在将近60年后的今天,显然是时候寻找实现建筑美感的其他方式了。


2021东京奥运会建筑最单调的设计要属奥运村了。这是全球通用的公寓楼的集合,由灰色的“网格”组成,细看之下,一些彩带似的扶手增加了几分生气;此外还有一个完全由木材制作的可回收使用的奥运村广场——这是运动员的中心,包括杂货店、咖啡馆和媒体中心。广场的落叶松、雪松和柏树来自63个日本城市,之后将重新回到这些地方,根据官方宣传,它们将用于“公共长椅或是学校建筑”。


2021东京奥运会建筑最漂亮的新建筑是拥有6.8万个座位的新国立竞技场,由建筑师隈研吾设计,他在英国最出名的作品是V&A邓迪分馆的设计。隈研吾是在扎哈·哈迪德事务所高达13亿欧元的宏大设计泡汤以后竞标成功的,而他的方案同样耗资不菲,达到12亿欧元。


隈研吾的设计被形容为一棵“生命之树”。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大量木材,并且有突出的环状水平面,据说这是为了呼应出现在传统日本建筑中的飞檐。这一设计并无激进或开创之处,而且建筑不同部分的组合方式显得有些笨拙,但是总体上不失美观。


除此之外,还有有明体操竞技场,建筑部分采用木材建造,其悬垂曲线类似于往届奥运会的建筑。水上运动中心由山下设计公司以及和丹下健三之子丹下宪孝设计,这是一座倒金字塔式的建筑,倾斜的木条有着重复的节奏,看起来像是20世纪60年代某个热带国家的大使馆,或是某所美国中西部大学的图书馆。


举行排球和轮椅篮球比赛的有明体育馆是另一座有着凹面屋顶的倒金字塔建筑。武藏野之森综合体育广场举行羽毛球、击剑等比赛,其屋顶弯曲得有些奇怪,好像有人想要模仿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却半途而废了。


总的来说,倾斜的墙体,屋顶的曲线,盘旋状的结构,构成了一幅永不停息的进步图像,表明重力在未来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而对于传统日本建筑的参考是薄弱的。对于可持续性的关注则是新的方向,尤其是对于木材时髦的运用。这些建筑都是由日本强劲的施工公司实现的,而建筑师屈居次要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建筑的性格。承包商往往对于细节拥有最终决定权,这会使建筑丧失其活力。


根据重新规划的用途,丹下健三设计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中用于手球、残疾人羽毛球和橄榄球比赛。57年后,这仍将成为奥运会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和1964年以来的许多新鲜事物一样,那些以崭新姿态出现的建筑在今天显得甚少新意。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去实现扎哈·哈迪德的体育场,它在实质上仍将是对于曲线美、反重力这类主题的又一次研究,而丹下健三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探索过了。


建筑界正在慢慢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新建筑结构耗费大量能量和资源的时候,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老建筑展开重新利用。

事实上,在东京奥运会的42座场馆中,有34座是对老建筑的再利用。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巴黎则明确,其95%的场馆将是现存或是临时建筑,而且“它的碳排放量将是前两届夏季奥运会的一半”。


2021东京奥运会建筑被指“沉闷乏味”:奥运场馆建设标准是什么?


二、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彰显“中国特色”


走近“鸟巢”、“水立方”、奥运村、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及各高校奥运场馆,人们惊奇地发现,凝结着东方智慧的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异彩纷呈。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需要,北京共建设场馆31座,其中新建12座,改扩建11座,还有8座临时场馆。虽然一些原始创意来自外方或中外联手,但只是初步设计。“自己的场馆自己建”,这些场馆从完善设计方案、到结构计算、再到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制定并施工建设完成,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场馆建筑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正是在于她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和自主创新。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一个个崛起见证了中国人在建筑领域里不懈的追求,也彰现了现代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实力。


国家体育场是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占地25.8万平方米,因酷似树枝织成的巨大鸟巢形状而得名“鸟巢”。椭圆形的“鸟巢”完全由保持钢铁原色的100%的中国钢编织而成,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其厚钢板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是奥运工程中一项重大的自主创新突破。


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因在设计上采用水分子的独特创意被人们称为“水立方”。“水立方”是国内首个采用ETFE气枕结构的场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场馆,为国内外建筑界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国家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的新建场馆,是奥林匹克中心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体育馆屋顶曲面近似扇形,如行云流水般飘逸又富于动感,四周竖立的钢骨架与大面积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相映衬,犹如一把张开的中国扇,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位于北京五棵松的奥林匹克篮球馆是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不但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全彩高清LED显示系统,还使用了纳米易洁玻璃、雨洪收集系统等先进技术,是设计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体育馆。


老山自行车馆是北京奥运会的改扩建场馆。其巨大的“飞碟”形屋顶凌驾于南北贯穿的群芳平台之上,气势恢弘、场面壮观。老山自行车馆拥有国内首例宽达11米的木质赛道,这将使老山自行车馆跻身国际一流的室内自行车场馆之列。

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是北京奥运会最具特色的新建场馆之一。它是北京奥运会赛艇、皮划艇、激流回旋、马拉松游泳以及残奥会赛艇比赛场地。它将激流回旋场地和静水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全球惟一一个集动水、静水于一体的国际级水上运动比赛场馆。


设计随聊


三、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新标准:绿色、节能


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办奥理念,在场馆规划、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全过程中,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或改造场馆和设施,高标准保护赛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冬奥会主要采取“制定统一工作规则(场馆可持续性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技术指南)+组织开展绿色建筑标准评价+监督落实(建设和运营)”的工作模式,要求新建室内场馆(包括冰上场馆和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三个冬奥村)执行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建筑领域最高节能级别)标准,新建雪上场馆通过《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同时既有改造场馆也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场馆设施再利用

北京冬奥会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并在场馆改建过程广泛应用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探索出奥运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经验,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国家游泳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冰水转换”方案——通过支撑体系和移动式制冰系统,完成“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功能转换。

在北京赛区,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在张家口赛区,充分利用云顶滑雪场现有雪道等。同时,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办公场所充分利用北京市首钢园区的现有设施。


2、建造绿色场馆

北京冬奥会在申办承诺中提出,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新建场馆,所有新建场馆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方面成为示范。要求所有场馆都要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场馆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说:“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奥运场馆设施,我们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最新绿色技术,应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节能节水设备、高效外保温和高性能门窗以及一些先进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保证所有冬奥场馆设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冬奥会参与者提供健康、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竞赛、观赛、训练和休憩场所。”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非竞赛场馆,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在云顶大酒店现有场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赛事运行、赛后利用等全流程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幅节约建设成本,可谓既有场馆建设中的典范。


举办2022冬奥会和2021世锦赛时,云顶大酒店二层现有的两个无支柱大型宴会厅、三座小型会议室、雪具大厅等区域将进行改造,还将利用原有6000平米停车场的配套,场馆改造工程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计划于2021年10月份前完工。


由云顶大酒店改建而成,大幅度节约了建设成本。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规划面积达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间、通讯社用房、场馆服务功能用房等。


新闻中心充分利用原建筑大空间布局,灵活运用组合式、活动式隔断,既能迅速满足新闻发布的功能用房需求,也能在后冬奥时期承接不同规模的赛事转播及发布需求。


该场馆在建筑构件的施工上大量使用预制构配件,这些配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在这里进行现场安装,以减少材料浪费及粉尘、噪音、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加强了对室内装修材料的绿色环保标准的执行,100%使用合格环保材料,尽可能选用可降解、再生材料,力求做到零污染。


尤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该新闻中心还选用了智能模块,以监控能源的使用,从而满足多场景使用的情况下,降低能源的消耗。


免责声明:

图片文案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品版权由佳佳妹解释,发布于扮家家室内设计网,未经授权,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
0
分享给QQ好友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QQ空间
120 分享 已收藏 收藏

评论(0)

大神,别默默的看啦,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相似素材下载
云图Ai介绍
签到
客服

已有583,358设计师加入了扮家家

约可免费渲染10张图 img 5秒注册领取
img